新一轮成品油调价窗口开启 或迎年内首次二连涨
今天改革的形势和30多年前是不一样的,北京大学经济学家厉以宁上个月对记者说道。
一些无法从国际金融机构获得支持的项目,转而寻求来自中国的融资,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中国金融机构的绿色信贷标准要求与国际上还有差异。比如,企业在自然保护区内使用炸药,造成环境污染。
有些企业认为,项目建设融资需要关注绿色运营问题,但建设项目所需设备的贷款则不需要考虑绿色信贷要求,这表明在认识上还存在偏差。毕马威认为,建立统一的环保政策和内部标准以指导企业在各业务环节开展绿色运营工作,是现代企业制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还有一些中国企业的海外分支结构里没有专门的环保部门和环境专家,这给企业开展绿色运营带来了较大挑战。有些项目在环评报告还没有获得批准时就已经开始运作,甚至项目快结束的时候,环评报告还没有获得批准。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容易获得的水利资源项目已经建成,中国的水电承包商只有在偏远、地势复杂、需要运用较先进技术的地区才能得到较多机会,而这些地区往往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环境敏感度很高。
但企业在树立正确的社会责任观念、重视履行社会责任方面的表现,与全球领先的跨国公司相比仍具有一定差距。据悉,特罗莫克矿是千万吨级世界特大型铜矿,同时也是中国在海外最大的铜矿项目。而若以人民币计,一季度中国进出口、出口、进口分别同比下降3.7%、6.1%和1.2%。
海关总署昨日披露的数据显示,中国3月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为41.7,较上月提升0.4。郑跃声昨日表示,全球贸易增长预期有所好转,走出去步伐加快、带动与投资相关产品出口增长,加之深化改革为外贸稳定增长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下一步中国出口有望步入一个温和增长期。虽然进出口双双录得负增长,但中国3月的贸易顺差为77.1亿美元,较2月229.8亿美元的逆差已经有大幅改善。值得一提的是,面对一季度令人大跌眼镜的外贸增速,类似去年稳外贸的举措或再现。
第三,手机、汽车零件等产品出口仍保持增长,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也还具有较好的基础。海关总署4月10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3月中国进出口总值为3325.2亿美元,同比下降9%。
综合上述原因,我认为,今年一季度中国外贸进出口同比出现下降只是暂时的、短期的,随着去年一些特别因素的影响在4月中旬之后明显减弱,从5月份起中国进出口同比将恢复增长,并进入一个较为平稳的温和增长阶段。该季度,中国进出口总值9658.8亿美元,同比下降1%。各家投行的观点也颇为一致:由于基数效应将在二季度逐步减退,进出口有望双双改善,幅度或有限。二季度外贸增速或回暖展望后续的外贸走势,无论是海关总署还是国内外多家投行,普遍认为出口将从目前的同比负增长回归低速增长,而进口增速或出现恢复性增长。
一季度出口先导指数月度平均值为41.6,较去年四季度的39.4有明显上升去年一季度,中国外贸进出口中存在一些特别的因素,推高了同比基数,所以并不能就此简单地认为中国外贸出现了衰退。郑跃声昨日表示,全球贸易增长预期有所好转,走出去步伐加快、带动与投资相关产品出口增长,加之深化改革为外贸稳定增长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下一步中国出口有望步入一个温和增长期。第一,对主要贸易伙伴的进出口仍然保持增势,只有对港贸易大幅下降。
我们有能力、有信心保持经济在合理区间运行。今年一季度外贸的整体数据同样不佳。
3月进口结束8连涨具体而言,由于受到春节因素的影响,每年前两个月的外贸数据通常出现大幅波动,因此,3月份数据被视作检测外贸实际增长情况的关键指标,而多家机构此前纷纷预计3月中国出口增速由负转正是大概率事件,有望达到3%~5%的增长区间,然而,实际情况却与市场预期大相径庭。3月底以来国内大宗商品价格已出现了反弹的迹象,因此,进口增速可能也将有所提高。
海关总署昨日披露的数据显示,中国3月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为41.7,较上月提升0.4。由于去年3月出口香港地区的同比增速达到92.91%的历史高位,虚假贸易因素明显,直接导致今年3月对港出口增速大幅下跌到-43.58%。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昨日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时表示,中国不会为经济一时波动而采取短期的强刺激政策,而是更加注重中长期的健康发展,但他同时表示:我们已经确定的方针和所拥有的政策储备,能够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挑战,中国的发展有着很强的韧性。上次进口、出口同比出现负增长,要追溯到2013年6月(当月出口同比下跌3.1%,进口同比下跌0.8%)。进口4745.7亿美元,同比增长1.6%。第五,汇率因素影响以人民币计价的增长速度。
海关否认外贸衰退说从数据上看,今年一季度进出口、出口、进口均呈现同比负增长的态势,面对一连串数据引发的全年外贸下行压力加大的忧虑情绪,郑跃声昨日在新闻发布会上明确否认了外贸衰退说。其中,出口4913.1亿美元,同比下降3.4%。
可见的是,从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这一先行指标来看,无论是绝对水平还是回升幅度,3月PMI都明显低于往年同期水平,表明制造业扩展出现乏力,经济下行压力较为明显,且制造业PMI进口指标已连续4个月低于荣枯线,导致3月份进口同比增速不振。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昨日发布报告指出,传统出口商品竞争力削弱是出口不振的根本原因,随着国内环境约束效应的加大,劳动力成本不断提升,传统高能耗行业、劳动密集型行业受到严重限制,国内产业升级受到稳增长、保就业与治理污染的两难抉择。
相对去年以来出口的起伏不定,进口结束了自去年7月起连续8个月的正增长势头,则引发了对内需疲软的担忧。值得一提的是,面对一季度令人大跌眼镜的外贸增速,类似去年稳外贸的举措或再现。
综合上述原因,我认为,今年一季度中国外贸进出口同比出现下降只是暂时的、短期的,随着去年一些特别因素的影响在4月中旬之后明显减弱,从5月份起中国进出口同比将恢复增长,并进入一个较为平稳的温和增长阶段。虽然小幅顺差对人民币升值在心理上起到支撑作用,但从市场表现看,今年一季度,人民币创下了历年最高的2.6%的季度贬幅,将去年一年以来的涨幅几乎打回原形,而出口负增长仍倾向于支持人民币持续偏弱。虽然进出口双双录得负增长,但中国3月的贸易顺差为77.1亿美元,较2月229.8亿美元的逆差已经有大幅改善。虽然一季度同比下降1%的外贸增速与全年7.5%的既定增长目标相去甚远,但从海关总署的表态看,仍显得信心满满。
贸易顺差77.1亿美元,去年同期为贸易逆差9.6亿美元。而若以人民币计,一季度中国进出口、出口、进口分别同比下降3.7%、6.1%和1.2%。
第三,手机、汽车零件等产品出口仍保持增长,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也还具有较好的基础。在去年高基数效应和经济下行的双重夹击下,3月进出口双双录得同比(较上年同期)负增长,令市场大跌眼镜。
从数字上看,今年一季度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呈现同比下降的态势,而且出口下降得更多一些,这说明当前中国外贸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但不能高估这种困难。一季度出口先导指数月度平均值为41.6,较去年四季度的39.4有明显上升。
进口1624.1亿美元,同比下降11.3%。其中,出口1701.1亿美元,同比下降6.6%。第二,一般贸易进出口仍然保持良好增长态势,外贸企业自主发展能力逐步增强。二季度外贸增速或回暖展望后续的外贸走势,无论是海关总署还是国内外多家投行,普遍认为出口将从目前的同比负增长回归低速增长,而进口增速或出现恢复性增长。
不过,昨日的数据也并不全是坏消息。郑跃声昨日表示,如果扣除去年同期存在的一些特别因素的影响,中国外贸进出口仍然运行在一个基本合理的区间。
第四,国际市场大宗商品价格低迷拉低了进口增速,但国内市场对主要大宗商品的进口量仍在增加。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昨日预计,因去年监管部门打击热钱流入,从2013年5月开始,对港出口增速回归常态,二季度出口基数显著回落,出口有望改善,而2014年中国经济大致呈现前低后稳的格局,上半年进口需求偏弱,但由于二季度进口基数显著降低,进口增速将略有回升。
其中,3月出口增速由2月的-18.1%回升至-6.6%,虽然出现了反弹,但幅度远逊于市场预期。该机构认为,近几周来,政府已经开始采取行动支持内需增长,而且其预计未来几周政府将出台更多政策。